来源:刘诚发布时间:2018-06-01
最后一部分,我们将介绍一个比较高级的方法。
在2014 年,国内市场有大量的可转债都出现了非常诱人的价格,当时笔者将自己一半的资产都配置到了可转债市场,分散投资了很多只可转债,除了之前提到的工行转债、中行转债之外,还包括平安转债、南山转债、恒丰转债、海运转债、徐工转债、石化转债以及民生转债。
笔者至今还能回想起,当初躺在低风险可转债的摇篮中,静待高收益的那种夜夜安枕的幸福。然而一个高素质的投资者在饱暖之后除了思淫欲,还要思进退——没有可转债的时候,我们怎么办?
要知道,符合投资条件的可转债并不经常出现,在多数时候,我们找不到价格合理的可转债。香港的投资者要投资可转债就更加困难,因为香港市场的可转债几乎都是场外交易的,门槛高,流动性又差。这种情况下又该怎么办呢?没有可转债,我们就自己制造一个。可转债这种东西,本质上就是期权和纯债的组合。可转债之所以上涨的时候像股票,下跌的时候像债券,就是因为它在上涨时会触发期权的属性,而下跌时有纯债价值来保底。根据这个原理,只要我们能找到价格合适的期权,再配上任意一只或一些你认为安全的债券,就可以在事实上“勾兑”出一只可转债。
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单独介绍过债券、期权和可转债,本节是对以上内容的综合应用。所以在这里,我们不再做基本原理层面的解释,直接给出一个实战案例。
在2014 年10 月,民生银行的港股比A 股更加低估,如果我们想买民生银行港股的可转债,但市场中没有,那么我们要怎么做,才能制造一个“民生H 股转债”出来呢?
第一步,我们要去寻找民生银行H 股的期权。这里我们找到了一个期限最长的期权—11373,它距离到期日还有560 天,如果在560 天之内,民生H股的价格翻一倍,这个期权的收益大约是10 倍。这时候,假设此案例中,期权的剩余时间不足两年,实际操作中,应尽量选择剩余时间在2 年以上的期权,不能为了“制造可转债”而放宽标准。
打算购买100 万的“民生H 股转债”,那么可以用7 万元买入这个期权,然后用剩下的93 万元,买入一个年收益在5% ~ 6% 的债券,或其他债权类资产。这样配置出的可转债,在560 天之后,如果民生银行H 股的价格下跌了,那么期权的部分会赔光,而93 万元的债券会带来超过7 万元的回报,最终我们可以获得微小的盈利。到这里,可转债的保底属性已经体现出来了。而如果560 天后,民生银行H 股的价格翻了一倍,我们持有的7% 的期权会带来10 倍的收益,从7 万元变成70 万元,同时债券部分的93 万元也会变成100 万元以上。这时我们初始投资的100 万元就变成了170 多万元,收益率超过70%。当然,在实际操作中,除了下跌和翻倍之外,股票价格还可能落在其他任何范围,这是一个概率分布的问题,我们只需要针对各种情况去分别计算就可以了。
有心的读者会发现,用这个方法“勾兑”出来的可转债,与国内市场传统的可转债有一个区别:真正的可转债,可以在股票下跌之后,通过下调转股价来保护投资者。而我们自己制造的可转债,就占不到下调转股价这个便宜了。对此,我们的态度是:有便宜要占,没有便宜创造便宜也要占!在实际操作中,我们可以通过“期权轮动策略”来达到相似的效果。
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,这里有五只民生银行的期权,它们的条款几乎一模一样,但价格却有很大差别。五个期权中,最便宜的是0.080 元,最贵的是0.095 元,相差将近20%。
历史数据显示,同类型期权之间,这个幅度的价差是十分常见的,我们只要买入价格最低的一个,用之前提到的再平衡的原理,在它们随机波动的过程中,不断把涨高的期权换成更便宜的,就相当于自动下调了转股价。从这个角度看,我们自己制造的可转债,性能并不比真正的可转债差,因为真正的可转债,只有在股票下跌之后才有可能下调转股价,而我们自制的转债,不论股票是涨是跌,转股价都有巨大的潜在下调空间。
总结一下本策略的三个要点。
(1)债券的收益必须覆盖期权赔光的损失;
(2)期权的杠杆倍数要足够大;
(3)通过期权轮动达到下调转股价的效果。